Charles Lau

资深工业设计师;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深圳品悟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行程系列之一:“盔甲篇”

       2018年8月12日,到达纽约的第三天,今天唯一的行程目标——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图1: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博物馆简介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Art)始建于1870年(其后历经多次馆址变更、增建扩建),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著名博物馆。它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列宁格勒美术馆(也称冬宫)齐名,并称为世界四大美术馆。馆内共收藏有300万件展品。

       整个博物馆是一幢大厦,通常被简称为”The Met“,它坐落在纽约第5大道,背靠中央公园,占地8公顷(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积很大,不下24公顷。 

       该馆的展览大厅分为3层,设有希腊和罗马艺术、欧洲雕塑及装饰艺术、13-18世纪欧洲绘画、19-20世纪早期世纪欧洲绘画和雕塑、美国艺术、罗伯特·雷曼收藏、古埃及艺术、古代近东艺术、亚洲艺术、伊斯兰艺术、非洲/大洋洲及美洲艺术、中世纪艺术、现当代艺术、素描和版画、摄影、服装、武器和盔甲、乐器以及临时展览等十九个展馆,共965个陈列室。

       在包罗万象的各类艺术杰作中,包括许多价值连城的古典艺术品、古埃及文物、几乎所有欧洲大师的油画及众多美国视觉艺术和现代艺术作品。博物馆还收藏有大量的非洲、亚洲、大洋洲、拜占庭和伊斯兰艺术品。这里同时也是各国乐器、服装、饰物、武器、盔甲的大总汇。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伟大艺术品凝聚了人类五千年来的非凡创造力。 

盔甲和兵器展馆

       我们的参观从大都会博物馆的盔甲和兵器展馆开始,据说这也是其最受欢迎的展馆之一。据介绍,该部分包含来自世界各国的约一万五千多件藏品,以古代欧洲为主。


图2:笔者在现场留影

       部分学者认为,这些精美的“武器装备”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工艺品供王公贵族们享用,而并非用于实际作战。因此,其展品对于现代人的主要作用,应是体现于通过对其“杰出的装饰和工艺”的考察,从而深入了解其相应的时代与地区的社会、文化、生活形态等方面的历史文物价值。 

一、欧洲篇

       置身于展馆大厅,迎面而来的是四个中世纪欧洲顶盔掼甲的骑士(图3)。气势磅礴,观者犹如面对钢铁洪流,下意识的会产生一种欲避其锋芒的感觉——当然,这种感觉正式中世纪的欧洲统治阶层希望传递给其治下人民的。 


图3

       最前面的这套人和马盔甲(图4),是德国纽伦堡的著名盔甲工匠昆茨·洛克纳(注意这个名字)于1548年制作的。

       昆茨·洛克纳是十六世纪中叶少数的几个享有国际声誉的盔甲工匠之一,他的顾客包括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萨克森公爵,还有波兰国王等王公贵族。
       整套盔甲由刻蚀钢板、铜合金、皮革和织物组成,其中骑士盔甲重25公斤,坐骑盔甲重42公斤。


图4


图5

       左后方的盔甲(图5)来自意大利米兰。骑士盔甲制作于1575年,重22公斤;坐骑盔甲制作于1560年,重40公斤。


图6

       (图6)这副全身盔甲来自意大利,1400-1450年间制作,高169cm,重19公斤。材质包括钢、铜、皮革和织物。鲜艳的织物颜色和头盔滑稽的造型让我不禁怀疑它的用途和周星驰泡妞的“虎头战袍”雷同。


图7

       上面图片(图7)右侧的上身盔甲1510年制作于意大利米兰,由钢和黄金构成。 
       上图左侧胸甲1510年制作于德国奥格斯堡,全钢材质。胸前用版画技艺蚀刻了取材于圣经的精美图案,居中是圣母与圣子,左右分别为圣乔治和圣克里斯托弗(见下图8)。 


图8

       图9左侧全身甲1525年制作于德国纽伦堡,全钢制,盔甲重22公斤,头盔重3.3公斤,属于那个年代德国南部和奥地利典型的骑兵战斗服;中间高大的盔甲则来自德国北部。 


图9

       下图是罗马国王斐迪南一世的铠甲(图10)。由德国纽伦堡的著名盔甲工匠昆茨·洛克纳(大师再次现身)制作于1545年。全套盔甲的主要材质为钢板,高170cm(这位罗马国王的个子比较接地气啊),重24kg,大量采用蚀刻装饰工艺。

       头盔顶部通过蚀刻的双头鹰标志彰显了他尊贵的身份。胸前是圣母子图案,这与他指定的继承人——弟弟查尔斯五世的铠甲胸前图案是相同的。这幅铠甲的独特亮点在于它对国王命根子的保护!


图10

       萨克森王储克里斯坦一世的半身铠甲(图11),1591年制作于德国奥格斯堡,重21公斤,头盔重5.2公斤。主要材质为采用发蓝工艺的镀金刻蚀钢板,还有少量皮革。1591年,勃兰登堡的索菲,将其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她丈夫,这只是全部十二件相配套的盔甲中的一件。 


图11

       英格兰坎伯兰伯爵三世乔治·克利福德的盔甲及装饰物(图12。这是在英格兰盔甲大师雅各布·霍尔德指导下,于1586年由格林威治皇家工场制作的。主材是钢和黄金,重27公斤,高177cm。精细的图案和华丽的装饰体现了英格兰皇家作坊的最高技艺。 


图12

       图13左侧是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的盔甲,约1541年在意大利的米兰或布雷西亚制作,采用了熏黑、蚀刻、镀金等复杂工艺,主要材料是钢材、黄金、皮革和织物。高184cm,重23公斤。这是亨利八世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使用的铠甲,当时他体重超重(这幅盔甲的确特别粗壮)并患有痛风。尽管身体虚弱,但亨利八世仍穿着这件盔甲亲自指挥了他的最后一场战役--1544年对法国土伦的围攻。

       图13右侧包括人和马用的整套盔甲和装饰品也属于亨利八世。1527年在格林威治皇家工场内制作,由德国奥格斯堡的小汉斯·赫尔拜因指导装饰,采用刻蚀钢板制成,全身镀金,高185cm,重28.5公斤。这是目前有日期记录的最早的格林威治皇家工场作品,它由许多可更换的加固的装甲片组成,可以适应战场或骑士比武等不同场合的用途。格林威治皇家工场是亨利八世在1515年设立的,专为他及皇室制作盔甲。整体刻蚀和通体镀金所呈现的富丽堂皇是格林威治盔甲的独有特点,可惜拍摄现场的光照及玻璃罩无法将此体现。


图13

       下面隆重推出笔者心中全馆最精美、最漂亮、最贵重的一幅铠甲(图14),它属于法兰西国王亨利二世!!!

       这幅铠甲制作于1555年法国巴黎,材料主要包括钢材、黄金、白银及织物等;全高188cm,净重约24公斤。

       这是最精细和最完整的法国阅兵盔甲之一,几乎保留了全部原来的成色。铠甲表面覆盖着浓密的叶状涡卷,许多源自意大利怪诞故事的人物和动物隐藏其中(图15)。胸部正中是一个罗马战士从两个跪着的妇女手中接过武器的浮雕,而肩部装饰则是阿波罗追逐仙女达芙妮和阿波罗杀死巨蟒的图案(图16)。在铠甲的多个地方还能看到代表亨利二世的新月徽章。 


图14


图15:亨利二世铠甲局部细节一


图16:亨利二世铠甲局部细节二

       来看看下面这件盔甲(图17)的局部细节吧,真的是工艺精湛、叹为观止!


图17


图18      

       上面图片(图18)左侧是古典风格的戏装盔甲,于1788年在法国巴黎制作。主要材料是亚麻、丝绸、棉布、石墨、金叶、金属线等。

       中间则是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Infante Luis的盔甲,制作于1712年法国巴黎。其主要材料为钢、黄铜、真丝、棉布及金属线等,所采用的工艺包括发蓝、镀金等。这可能是欧洲制作的最后的皇室盔甲,据信是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赠送给他的曾孙子--五岁的InfanteLuis王子的。路易斯王子是第一位在西班牙出生的登上王座的波旁王朝后裔,他在1724年继位西班牙国王,即路易斯一世,但仅七个月后就驾崩了。

 

       图19展示的是狮子头盔,约1475-80年出产于意大利。材质:钢、镀铜、玻璃和织物。此头盔是现存最早的文艺复兴时期古典风格盔甲的藏品。金黄色的狮头是外镀玻璃的镀铜浮雕,内部则隐藏着一顶普通的钢制头盔。这顶头盔代表被古希腊神话英雄宙斯之子——大力神赫拉克利斯杀死的尼米亚猛狮的头。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中,赫拉克利斯经常戴着狮子皮毛做成的头饰和斗篷,成为一个不屈不挠的、力量、勇气和毅力的象征。


图19:狮子头盔 

       图20浮雕头盔,1543年产于意大利米兰。这件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出自著名工匠Filippo Negroli之手,他的浮雕作品被十六世纪的人们誉为“神奇“和”不朽“的。头盔的设计主题取材于古罗马的雕塑和壁画,身姿优美的美人鱼构成了隆起的帽冠,她双手抓着帽檐上美杜莎头像的头发,头盔两侧的卷叶装饰中隐约可见丘比特。整件作品造型优雅、构思精巧、美轮美奂 。
 

图20

       图21浮雕头盔,大约1550年产于德国奥格斯堡。在十六世纪中期,在头盔上用浮雕人物和华丽风格来装饰成为意大利米兰及部分法国盔甲工匠的专长,而这顶由德国工匠制作的带有漂亮人物浮雕装饰的头盔则比较罕见。头盔上淡淡的刻花痕迹和金银嵌花表明,这个头盔原来更华丽多彩。 


图21

       法国亨利二世做王储时的马头盔(图22),约1490-1500年制作于意大利,材质为钢、铜和黄金。鼻梁处的字母H表明这是亨利二世所用之物。 


图22


二、亚洲篇 

       图23中所展示的,是十八世纪晚期至十九世纪早期的印度盔甲。这种铠甲很独特,装饰有浮雕铜匾的钢板用钢链串连,所使用的材料为钢和铜,产于信德(现巴基斯坦)。据相关资料记述,现在信德的盔甲存世极少,这可能是保存最完好的一件了。 

图23

       下图(图24)中所展示的盔甲产地并不确切。但综合其风格和工艺,可能是属于伊朗的。从其工艺的精美程度方面来评价,明显不如欧洲的盔甲;这一方面可能是源于不同的文化,另一方面这样的设计似乎更适于实战。 


图24

       馆内还有不少日本铠甲(如图25),日语俗称“大铠”,最早于公元十世纪日本平安时代中期至晚期间出现。据史料记载,十二世纪晚期,伴随着源氏和平氏两大武士集团之间的战争,大铠开始流行。从工艺传承的角度来讲,它是另一种日本盔甲“胴丸”的前身。日本铠甲的原材料是竹条、皮革、麻绳等。其装饰华丽,是上层武士才能使用的奢侈品,不过其实际防护力却不怎么样。


图25

       后世的日本盔甲“胴丸”(图26),结构类似西方的板甲,但还是很少用钢铁, 防护力远不如米兰白铠,但从美观上讲的确是很好的工艺品。另外日本武士头盔的前立很有特色,全世界独此一家。现存的许多“大铠”、“胴丸”都曾属于中上层武士,有的作为祭品捐赠给神社,另外的则是在后人手中传承至今。


图26

       上面的图(图25)所展示的,是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一件日本大铠,由巴什佛德•迪安捐赠。上面这副大铠约制造于十四世纪早中期,高95.3厘米,腰围约55.9厘米,重17.3千克。一般认为,它是由足利幕府的开创者足利尊氏(1305-1358)捐予东京附近的“篠村八幡宮”神社的。其特点在于胸甲的右侧是一个独立的嵌板,将胸甲封闭起来,而下方则是类似裙状的四面下摆。沉重的铠甲对行动有一定阻碍,而这样的下摆本也是为了方便武士骑马所设计。

       虽然大铠的防御力不如后世的胴丸,但它在形制上极具日本特色,长期被奉为日本盔甲文化的象征之一。

       胴丸以轻便著称,材料则以铁片、皮革为主要材质,并用黄金、丝绸加以装饰,做工极为精湛。尤其是面甲上,许多胴丸的胡须和“金牙”令人印象深刻!

 

       最后,大清虽然亡了!??!

       天朝上国的尊严却不能丢。压轴大戏必须来自天朝(图27)!


图27:清朝皇室盔甲

       从头盔和镀金铁制品的质量、护颈及马甲的四爪龙刺绣、顶部的珍稀材料、装饰等,一切都表明了这件装甲的拥有者,一定是一个级别很高的军官,极可能是皇室成员。

       首先比较抓人眼球的是,这套装甲的镀金头盔。


图28:头盔正面


图29:头盔背面

       最顶部是两支翠鸟的羽毛,上面镶嵌着掐丝珐琅,饰以两条龙的图案以及“奉天”二字。


图30:极具特色的镂空雕琢,饰以珊瑚宝石


图31:用有“软黄金”之称的紫貂尾巴作为装饰


图32:镀金镂空雕刻


图33:护颈上的铆钉和刺绣


图34:华贵的纹饰设计

 

       怎么样,看了这些陈列的古代盔甲,是不是完全改变了以往心目中盔甲“傻、大、黑、粗”的印象?在不由地深刻批判(Xian Mu)王公贵族们奢华的生活的同时,也真正叹服于盔甲大师们精湛的工艺和执着的匠心!!



评论

热度(3)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